2014年12月18日上午,市政中心为提高设计水平、拓展设计思路,特邀请香港渠务署简汉成先生来我院进行技术咨询交流会,并做相关演讲。市政中心王健总监、西北院深圳分院院长黄鹄、市政中心部分设计人员以及西北院深圳分院部分设计人员参加此次交流会。
简先生综合介绍了近十年香港渠务设施建设概况,演讲内容丰富精彩:
(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整体防洪策略、方案以及相关法规。香港渠务署将香港特别行政区分为八个片区进行研究,对雨水排放整体计划做检讨,检视现状系统防洪能力,配合最新发展规划和应付气候的变化,进行河流疏浚及城市截流蓄洪。在市区上游进行截流(完全自排)中游进行蓄洪(部分抽排)下游免除了大规模施工。其中重点讲述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的截流方法,隧道呈祥道以北半山设有6个进水口截取雨水,经分支隧道流入静水池后,再经主隧道排出海港,为荔枝角、深水埗、长沙湾等下游市区提供防洪保障。对深圳防洪排涝工程具有示范性作用。
(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蓝(水环境)绿(绿化)建设。在尽量保留河道现状景观环境、避免覆盖的理念基础上,依循河道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建设生态河道,创新性地采用导流器、溪内庇护装置、浅滩及水池式鱼梯等相关先进设施。此举将显著提升生态潜能,活化与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3)香港特别行政区雨污水管网管理与中水回用模式。香港渠务署已于04年完成所有管网资产数据电子化,12年开始进一步发展,对管理设施的预防性维护及检查,做好管道更换及修复工作,提升了整体操作维护素质。香港特别行政区已建设13个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造非饮用水可用于园林灌溉、洗涤、冲厕、稀释聚合物等。
(4)启德发展区规划和佐敦谷箱涵截污工程。两案例均采取了最先进的截污设施来降低底泥污染,采用底泥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从而达到生态地降低污染的目的。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成功案例提供了大量最新资讯和引人深思的心得体会,使在座人员听后受益匪浅。
参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中大家不时就相关问题与简先生交流讨论。本次会议令参会人员开拓了视野、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计思维有了新认识、对深圳水务工程设计有了新感悟,也对做好本职工作有更多的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