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5日下午,由景观公益会、奥雅设计集团、深圳大学联合发起的“海绵城市与生物复育”交流活动在深圳大学隆重举行, 70多名来自相关领域的业内人士前来参加。深圳大学、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奥雅设计集团、环保投资机构、绿源环保公益组织、开发企业代表等机构的代表热情分享他们关于海绵城市的相关经验。
我院景观设计部部长蔡勇带领景观设计团队和水务中心、市政中心设计团队共同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景观部陈焰代表我院以”城市水系角度思考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海绵城市指导于城市河流的规划设计,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恢复被破坏水生态,转变排水防涝思路,构建河流综合体,暗河复明,善用河道地下空间,结合城市水系、道路、商业区、园林绿地等空间载体,建设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陆老师以LID花园低冲击开发技术为实例,应用国际上最先进的LID技术和创新技术处理,保持设计区内水体的清洁和健康,在控制暴雨的前提下,实现雨水收集、水质净化和利用。海绵城市不但不增加成本,反而更降低成本,其削弱大管网的排水系统投入,可以节约投入1/3的造价。
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俞露从海绵城市的常见策略和技术、海绵城市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海绵城市引导灰色城建走向绿色城建的宏观意义,海绵城市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推动等进行了分享。海绵城市不仅要看到它们防洪排涝的作用,也要看到它在减少雾霾、净化空气、调节热岛,生物培育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海绵城市是个学科性的事业,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会严重影响策略的选择。
奥雅设计集团研发部总监汤敏就潜在径流的重要性,海绵城市的产品化和商业模式构架,海绵城市带动城市景观的审美转型以及景观生态评估标准的改变,海绵城市的优秀环保材料,海绵城市延伸的鸟类乐园、荧火虫栖息,海绵城市形成的自然教育与自然文学发展等进行了分享。
与会中还有环保投资结构、PPP发展结构等一系列组织共同参与了交流。会后大家一同参观了深圳大学雨洪实验基地,学习该基地中屋顶种植、雨水边沟、多功能调蓄池、雨水湿地等要素的运行情况和现场实地景观。
(附我院参会人员名单:蔡勇、陈焰、丁焕菊、李婷、李海英、曾瀚、陈朗、张毅、黄小平、梁鲁生、张梁、何国康、罗嘉佳、陈勇军、焦园园、梅欣佩、黄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