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前海指挥部规划设计组的部署,为增强前海水廊道项目组对河道生态治理的感性认识,充分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设计管理理念和水平,在规划设计组副组长李永志和市政工程设计中心总监王健带领下,前海指挥部规划设计组同我院前海水廊道项目组于2014年5月14日开展了为期1天的香港河道考察。项目组先后对香港湿地公园和锦田河进行现场考察,结合工程实际及现场讲解,对项目组管理及设计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考察点总图 考察人员合照
(一)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特别行政区考察第一站为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后海湾畔,坐落于米埔自然保护区和天水围新市镇之间,作为城市同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公园始建于1999年,耗资5亿港币,包括占地10000㎡的室内“湿地互动世界”,即访客中心,以及超过60ha的湿地保护区,是亚洲首个拥有同类型设施的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濒临后海湾,分淡水湿地公园和咸淡水湿地,其中咸淡水湿地公园同后海湾连通,红树品种丰富,长势良好,对于前海水系统建设植被的选择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首先,由香港工程协会成员、湿地公园设计人员及公园管理人员对香港湿地公园背景、设计理念、工艺流程及节能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对淡水、咸水及咸淡水植物种植种类及种植标高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前海水廊道咸淡水湿地植物的选择及种植标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工作人员现场讲解 会议室汇报交流
(二)锦田河
锦田河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汇入后海湾的河流之一,为典型的入湾感潮河流,流域面积约44.3km2,主干流全长约50km,源自大帽山山顶以北400m,海拔约910m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发源地第二高的河流。锦田河干流上游进入锦田平原东部后,与流经清潭水塘和河背水塘的支流汇合,再于高埔村与源自观音山的支流(石岗河)汇合,最后在南生围与大生围之间及甩洲以南,与山贝河汇合,进入后海湾。锦田河干、支流防洪工程陆续于2000年前完成,保留了部份原本曲折的旧河道。
锦田河下游为感潮河段,河口滩涂面积大,红树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多样,同前海片区水廊道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对前海水廊道建设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首先, B&V设计人员对锦田河河道基本情况、整治背景及设计理念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我方考察人员提出的问题,如红树林平台标高及红树林种类、河道护岸型式、河道淤积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结合锦田河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河流的治理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介绍,获益良多。
设计人员现场讲解
通过此次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河道的考察,项目组深入到已建类似工程的第一线,体会到了平常管理和设计过程中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弥补了管理及设计过程中的诸多不足,充分认识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在工程管理及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细节的设计,精益求精,力争做出自己满意,社会认可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