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301038
为着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且看“再寻野趣”主题沙龙怎么说!
2021-04-21
高质量推动碧道建设,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十四五”时期深圳要坚决落实好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期,由深水规院承办的“再寻野趣:都市河湖生态修复的自然解决方案”主题沙龙,围绕这一任务的落地落实,在美丽的大沙河湾畔,汇聚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设计企业及智囊机构等各界精英,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主题演讲、主题对话,且看各路大咖如是说……




主题演讲环节内容速览
 
1、《福田河前世今生》/深水规院董事长·朱闻博



 
穿越深圳市中心区的福田河,见证了深圳改革发展的历史变迁,也记录着深圳河流治理的壮阔篇章。经过特区水务人的精心治理,福田河从一条污水横流、“三面光”的排洪沟渠华丽转变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都市绿廊。河湖分离、雨污拦截、湿地净化补水、生态驳岸营造、恢复河流自然形态等设计方法,恢复了生物多样性,使其成功串联生活、吸引市民、融入城市景观,从材料重生、土方重生、水资源重生、生态重生、信心重生五个方面实现了生态河流重生。
 
福田河的实践,成功再现了乡野时代记忆中的家乡河流,为深圳市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树立了成功典范。
 

2、跨越界面的生态设计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重大建规学院博导、教授·袁兴中


 
河岸带是典型的水陆界面,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维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以跨越界面的生态设计为思想中心,思考河岸带生态修复途径,得出设计策略(SHDMC),即自然的自我设计(Self-design)、异质性原则(Heterogeneity)、多样性原则(Diversity)、多功能原则(Multi-function)、协同共生原则(Co-existence),以及要素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与过程设计的河岸带界面生态设计基本框架。
 
提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如海南海口五源河的热带滨海城市柔性生态河岸恢复、功能性小微湿地的河/湖岸复合生态系统综合设计等。
 

3、《大沙河生态调研和生态修复策略》/深圳市深圳河湾流域管理中心·范丽


 
大沙河的成功治理离不开系统性的河流生态修复规划与策略,离不开本底调查与评价。开展的前提调研具体包括水质、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与鱼类、植物类型、昆虫与鸟类种类等,并对各项指标及具体成因进行了分析。
 
生态功能评价分析方面,借鉴美国RCE以及新西兰USHA、澳大利亚ISC等国外河流生态评价标准及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结合大沙河河流环境特征,建立健康河流评价体系,划定生态修复技术路线,从多样性生境营造、水生植被修复、生物群落的恢复与生态系统养护4个途径,以水生态系统结构恢复为核心,达到生境维持功能、水文支持功能、水体自净功能与物种多样性保护4个目标。
 
在大沙河总结应用系统性的生态修复策略,包括生态周期性检测、微观生境修复、日常生态管养等生态养护策略,保障生态基流、打通生物廊道、河床基底改造、河流岸线优化、多样生境营造等生态改造策略,力求建设先行示范的生态美丽河湖。
 
 
4、《还河流自然的样子— 深圳碧道水生态设计实践》/深水规院生态景观院副院长·徐抖
 

 
水生态景观设计,目标是提升流经城区河道的自然程度,提升生态系统韧性,维持生物多样性。设计手段包括保护和再造自然河道、自然湿地,连通水系、适度允许自然干扰的发生、降低人类干扰和管理程度、拆除部分人工基础设施等。
围绕“还河流自然的样子”的主题思想,对不同项目、不同维度的设计过程进行思考与探索。如深圳梧桐山河碧道项目,将河流的生态与河道周边地域文化相结合,丰富了河流空间,不仅形成了动静相宜的水形态景观,还营造了岭南水乡的生活场景。光明木墩河暗渠复明项目是深圳暗渠复明落地实践的第一段河流,通过生态雍水堰、多级叠水、蜿蜒河床、复式绿化等系列生态处理工法,实现了狭小河道空间的生态河床形态塑造,使木墩河从排洪渠道变成了多功能的城市舞台。
 

5、城市滨水空间的转型与再生》/中规院西部分院主任规划师·余妙


 
城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滨水地区更新是推动城市复兴的重要手段,城市滨水空间的转型与再生对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至关重要。国外滨水空间更新历经了劳动增值阶段、生产增值阶段和服务增值阶段,国内则历经了水环境治理和驳岸工程建设、滨水空间多维打造综合提升和流域系统性提升的不同阶段,趋势是打造人与自然共生、功能复合的生命之河。
设计滨水地区的功能与空间策略:文化复兴——文化突破,以点带面;旅游提级——都市风景,全时体验;科创激活——产研结合,创意品质;生活重塑——市井氛围,市民友好;环境治理——综合业态,多元互动。


 
梁滩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从多样水文地貌单元保护与修复、滨水公共空间分层弹性利用与城市功能的多样复合三个方面进行,打造生态、游憩、人文、景观等复合属性的城市空间。
 
 
6、《基于健康河湖的水生态修复探索与实践》/深水规院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黄奕龙


 
当前,生态健康成为河流治理新目标,生态修复成为河流治理新热点。所谓健康河湖就是从过去“保安全、做景观”到“讲生态、促健康”之路的提升。一个健康的河湖,应该具有水文完整性、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生物完整性与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五个方面的属性。据此构建形成以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为1个目标层,水文情势、河岸结构、水体理化、生物状态、服务功能为5个准则层,以及19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健康河湖框架及指标体系。


 
对25条河流进行系统性健康评估后的复盘思考:深圳治水“下半场”,如何提交“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水务绿色答卷?在污水厂减排方面,全生命周期评价将是污水厂提标的技术经济环境最优解。应尽快开展水生态修复框架研究并付诸实践,建立健康水生态常规及特殊指标体系,等等。

 
7、《From Grey to Green- 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的协同发展》IPD中国区运营总监·顾沁祎


 
滨水城市一直面临水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平衡。中国城市正经历从经济粗放发展到环境品质发展的历史转变,规划、城市设计、生态、水利和景观多个专业应联合构建顶层基底,协同寻找契机,确保水资源成为公共的优质资产。在城市设计或者规划阶段,滨水城市涉水体项目应该进行水环境的整体研究和保护,并且考虑使用人群和城市发展需求。在保证防洪安全的情况下,专注于可改变、可转型的适应性设计,如去除硬质驳岸、联通周边水系,增加不同水深的滨水软质空间,加大水生植物和河岸栖息地的多样性,有条件性地设置滞洪区等。
 
江苏昆山南松湖治理面对复杂需求和环境挑战。详细分析了城市/人与蓝绿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规划与设计,采用了区域水质改善策略(湿地循环)、基于城市和自然的功能重建、改造湖体与驳岸形式等措施,使滨水廊道具有生态保护、滞洪防涝、休闲活动等多种功能,实现水生态保护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深圳治水下半场”主题对话环节观点摘要
高质量推动碧道建设,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深圳水务“十四五”时期要坚决落实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圳治水下半场,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继续支持。共同期待、一起努力,给出绿水青山的深圳答卷。——深圳市水务局陈春浩处长。
水生态修复需要跨专业协同、系统性规划,做好“再现野趣”主题的理念创新,打造深圳文化设施的水文化标杆。——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总监刘磊。
武汉东湖、重庆两江四岸的水治理,是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统筹兼顾、有机统一的成功实践。——长江设计院工程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王连新
“破局”,“融合”,以水为媒,打破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通过跨行业融合与跨越界面的生态设计,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中规院西部分院总规划师吕晓蓓
治水应胸怀大格局、融合各专业,将水利、景观、生态等学科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将水融入市民的生活中。——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
河流水生态修复离不开多专业协同。——深水规院景观总监唐炜。
 
 
面向湾区、面向未来,以仰望星空的视野、躬身入局的姿态,融入深圳治水的下半场!——深水规院董事长朱闻博
最新热点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宝安南路3097号洪涛大厦联系电话:0755-25468621
Copyright © 2021 深水规院 粤ICP备2021154304号 Powered by vancheer